当前位置:

桃源:小记者追寻白楼里的红色故事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郭婧 编辑:李军-ty 2021-03-25 16:53:07
—分享—

3月23日,春风拂面,阳光从沅水东岸穿过杨柳,斜撒进了西岸典雅的木制门窗。桃源县关工委“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白楼,在挂牌当日,迎来了第一批参观者。70余名文昌中学校报小记者在关工委的组织下,走进白楼参加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挂牌)

“白楼以前,是一所女子师范学校。1912年,湖南省府创办女子师范,校址定于桃源,始称湖南省公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其后名称几经变更。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桃源师范学校,就是这里。”县关工委副主任罗志秋介绍道,学校仿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因通体白色,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白楼。

白楼不仅建筑风格别具一格,还具有较高的革命传统教育意义。它是早期湘西北学生运动的主要场所,是湘西北共产主义思想的发源地之一。二十世纪初,这里聚集着大批冲破封建礼教束缚,满怀激情,向往新生活的青年女性,被视为湖南新女性的圣地。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丁玲就曾在此就读。

(小记者们聆听先烈故事)

“丁玲奶奶在这里读书的时候才14岁,和我差不多大呢!”参观完设置在白楼内的丁玲纪念馆,在场的小记者边记录边笑着说。

“很多在此入党的小战士,也和你们差不多大呢!”等待摄影小记者拍摄完,罗志秋引导他们来到二楼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陈列室。

革命时期,白楼见证了桃源第一个共产党、青年团支部成立。1934年,贺龙率领的红二、六军取得浯溪河大捷后,也曾将指挥部设在这里。

(小记者们体验老式电报机)

“红军在这里停留了10多天,宣传红军政策和抗日主张,还打开监狱,救出了地下党员和无辜群众,同时他们还开仓放粮,救助百姓。”罗志秋说。

陈列室内,还保留着红军指挥部的原貌,木质长桌上摆放着煤油灯,墙上还悬挂着作战要图。旧时用的长条凳、电报机、电话机,吸引着小记者们不断拍照,体验。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是在我党的领导下,一批批前赴后继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我想我应该学会感恩,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感恩为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等让民族兴旺发达事业付出辛勤汗水、泪水、血水乃至生命的有名的和无名的民族英雄。”1906班的王泽俊参观完成后,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出发,铭记使命才能步伐稳健。县关工委副主任刘中秋介绍,近期,全县组织学生开展了各类丰富的党史教育,引导下一代学好知识、牢记历史、练好体魄,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郭婧

编辑:李军-ty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桃源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