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记,周海林的土地流转金数据好像不对”
“余主任,陈进家老婆的癫痫药能不能门诊报销啊?”
“支书,向春华家的这段路面能不能铺点石子?下雨天会滑”
……
我是桃源县人民医院陈道瑞,这是我扶贫攻坚路的开始。今年4月,县人民医院安排我参与脱贫攻坚结对帮联任务,压力很大。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生怕自己做不好,完不成医院的扶贫工作任务。
初涉扶贫,成为“内行家”
我帮联的是马鬃岭镇兴庵村贫困户,刚收到帮联资料,我感觉一头雾水,精准扶贫扶什么?怎么扶?该如何入手?这对我一个门外汉来说,每一个问题都是巨大的挑战。医院组织给帮联干部做了一次全面培训,让我明白最重要的就是要“吃透上情”“摸准下情”。于是,我便利用各种时间学习扶贫相关政策,了解基本情况。虽然只有几户贫困户,但涉及到的信息却有厚厚的一本,我怕自己记不住,将所有信息分门别类制作了一个清单表格,一来方便记忆,二来可以对照比较。
经过几天的熟悉,对帮联的贫困户基本情况有了大致了解。可更难的是对贫困户的摸排工作,为了更准确地核实贫困户的真实情况,我每周上户一次,对贫困户家庭成员信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生活中面临的重大困难等情况一一核实清楚。对照“回头看”调查问卷逐项进行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问题,仔细记录,考究原因,并有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看似简单的工作,怕因为不仔细导致数据误差,我做了一遍又一遍。当与村里的数据进行核对时,我将发现的问题与不符的数据提出来向扶贫专干咨询,专干瞧我的眼神明显有了变化:“小姑娘,看不出,短短时间,你都赶上我这个扶贫行家里手了”。
下村入户,当好“知心人”
虽然接受扶贫任务才一月余,但我们几乎每周都会下村入户,从第一次的“条条道路都一样”到现在的“人脑零误差导航”;从最初与贫困户的陌生距离感到如今亲人般的熟悉感,这是一次次带着感情入户沟通的结果。我接触的第一个贫困户是兴庵村的周海林,高瘦的个子,常年生病的憔悴模样。第一次见面,他便拒绝了我们去他家的要求,他说家里条件太差,没什么能招待我们。看着他有些佝偻的身体和黯淡的神色,我有些心酸,但不知道怎样安慰他,如何与他拉近距离。第二次去,我给他带了些面条,问他有什么可以做的农活,是否可以养些家禽?谈了许久,他终于熟络了些,与我谈了他的状况及想法,甚至聊了家常。我们离开时,他笑着对我说:“真的感谢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我们还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也谢谢你们,这样关心我们。”话语简单但真挚,我觉得这些天的辛苦没有白费,扶贫工作真的是落到了实处。
一个多月来,我们每周上户,与贫困户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情况及所思所想,现在已对帮联贫困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对他们遇到的困难更是全力帮助。贫困户向春华的儿子陈进患有先天残疾,好不容易娶了媳妇,却患有癫痫,时常发病,常年服药。可两口子感情很好,陈进告诉我他老婆每次发病晕倒,他都好心疼,因为不放心她一个人,他只能尽可能待在家里照看她。他说要是媳妇的病能有药物控制住就好了。望着他期盼的眼神,我立即咨询了神内医生和医保中心,得知现在可以通过门诊即可报销相关医药费用,心中大喜,这极大地减轻了陈进的压力。我答应他每次下来看他时就给他带药过来,还安排了定期复查的时间。陈进很感激,他说,等媳妇的病控制好些了,他俩就准备生个娃娃,到时请我来喝酒。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我觉得自己好像真的给他们带来了希望,有希望的生活,真好!
青春路上,念实“扶贫经”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从上到下,党员干部迎难而上,汇聚起“万众一心,决战胜利”的磅礴力量。我们青年一代又怎能落后呢?兴庵村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大家抱着“不达目标,绝不收兵”的信念,继续稳扎稳打。所有资料、档案都整理得清清楚楚;我还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将统计数据高效处理成报表,大大提高了扶贫工作的效率;对于很多因病致贫的帮扶户,我们制作了相关政策宣传资料,让他们更清楚政策红利;教育资助、民政补助一一帮助他们落实到位……这篇“扶贫经”,我们要扎扎实实的念下去。
扶贫的日子里,我们每天都在路上奔波,下村上户,早出晚归,但心中却激情满满,也感受到贫困户家的明显变化,看着他们脱贫的信心,为家人努力,生活越来越好,笑容越来越多……如果还有一次这样的机会,我依然会选择加入其中,走在乡村小路上,走进贫困户心中,把实事做到他们的心坎上,让青春路上闪耀别样光芒。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道瑞
编辑:李军-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