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路蜿蜒向上,九曲十八弯,道路两旁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从山腰起便可望见山脚下碧绿的黄石湖。第一次进村时,这幅秀美的自然风光图让我产生了一种来到“世外桃源”的错觉。这里是桃源县黄石镇新铺村,距离县城80多公里、2个多小时车程,也是陈晓旭工作的地方。
新铺村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又缺乏支柱产业,成为全县66个贫困村之一。全村292户,88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不到6800元。
2018年底,陈晓旭从部队转业回来后,被县委宣传部借调派驻到新铺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长。驻村第一天,陈晓旭在扶贫工作记录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既然选择来了,我就要留下痕迹,我会与村民一同找路子,引进来发展,走出去致富。
办好事、办实事
刚到村里的三个月,陈晓旭几乎每天都在上户,到农户家里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情况和所思所想。半年下来,他已经对村里88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对贫困户遇到的困难更是尽全力帮助。
村里有部分贫困户住房存在安全隐患,陈晓旭每天挨家挨户去核实住房安全情况,统计危房数量,与村支两委、乡镇干部一同做工作,帮助农户修建厨房、厕所和整危房,确保贫困户住得安心,住得安全。
一年多来,新铺村共改造危房13户,13户贫困户易地搬迁住进了安置房。通过整合各类资金,村里修建了4公里水泥路面,村居环境焕然一新。
找产业、兴产业
如何在抓好“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带领村民走出致富路?这是陈晓旭驻村后与村干部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但想要让80多户贫困群众走向小康生活,陈晓旭感到压力特别大。他带领村委一班人走遍全村,家家谈户户到,实地征求老百姓的意见。经过调查,陈晓旭意识到只有发展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去年5月,陈晓旭和几个村干部走到朝门组张五云家中时,发现他家里种植了石菖蒲,每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上。他从中受到了启发,萌生了在村里推广菖蒲种植的想法。在和村支两委交流研究后,达成统一意见后,汇报给县委宣传部领导,得到一致认可。
那段时间,陈晓旭每天上网找石菖蒲种植的资料,隔三差五上张五云家请教种植技术,向扶贫办了解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准备,但村民们却不太“买账”,担心这项新产业是门“亏本生意”。
陈晓旭耐着性子向他们宣传产业扶贫政策,告诉他们种植石菖蒲的农户,每亩可以得到1000元的生产补贴。同时,村里还与农户签订了订单协议,将以每斤20元的价格收购。村民们这才卸下思想包袱,纷纷加入种植队伍。现在,村里在朝门组建设了40亩石菖蒲种植基地,全村参与石菖蒲种植的农户已超过32户,明年,石菖蒲正式进入采收期,预计每亩增收2-3万元。
一年多的时间,在大伙的共同努力下,新铺村发展了生态农庄、石菖蒲种植、林下养鸡、光伏发电等产业,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基地就形成了,还带动了更多的贫困户就业。
4月27日,陈晓旭和村支两委将2870只鸡苗发放到村民手中,都高兴坏了。
舍小我、顾大家
2018年底,陈晓旭从部队转业回桃,终于与相恋多年的女友结束了跨越1300公里的异地恋。2019年正月,陈晓旭和女友登记结婚了,还没来得及享受新婚燕尔的甜蜜,就被派驻到村里开展驻村工作,而老婆则在距离新铺村一个半小时车程的马鬃岭镇,两个人只有周末才能短暂相聚。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4月14日陈晓旭当爸爸了。但他只陪了四天就坐不住了,看着村干部微信群里不时弹出的消息,他主动提出终止休假重返岗位。他老婆还时常说,不能辜负组织的安排和百姓的期望,加油好好干,家里我会照顾好的。
陈晓旭经常开玩笑说,全民奔小康之日,就是我们“异地恋”结束之时。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陶轩
编辑:李军-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