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乡村振兴访架桥】袁慧:架桥栖凤迷人眼
2023-03-29 15:24:22 字号:

【乡村振兴访架桥】袁慧:架桥栖凤迷人眼

三月踏春,跟随桃源县作协“乡村振兴访架桥”采风行,来到声名鹊起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架桥镇。

走栖凤山旅游线路,从架桥镇马路村田园小镇牌楼处进示范片,映入眼帘的宽阔油沥路两旁,路灯护栏水渠排沟,田园山岭农家小院,万物生长的气息在山水翠绿中冉冉升腾,一幅美丽的栖凤山田园小镇画卷在眼前徐徐打开,顿时,挑起我打探架桥栖凤的兴致。



茂密的锦屏藤掀开栖凤山农业科普中心帘幕,步入“种植大观园”,宝塔花菜,抱子甘蓝,紫苤蓝,紫色羽衣甘蓝……绿肥红壮,令人流连;“水培迷宫”一行行长在水槽绿茵茵救心草、生菜,令人止步;“沙漠绿洲”阔大旅人蕉、散尾葵、变色木,仙人棒,个头浑圆仙人球……令人目不暇接。来到“鱼菜共生区”,上千条不同品种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用手轻轻一碰满鼻弥香的碰碰香,令人惊艳。“热带水果”柠檬、蛋黄果、菠萝蜜,芭乐果挂枝头……一步一打量,一步一探究,欣喜犹然。第一次见佛手,仔细观察绿枝间簇拥早开的小白花冰清玉洁,今见佛手花,幸运加惊喜,佛手花有白、红、紫三色,花开春夏,金秋结果,金黄果实形似根根手指,故佛手又叫“福手”。农业科普中心采用立体栽培、无土栽培、气雾栽培、基质栽培、管道栽培,空中栽培、水培等多种方式种植蔬菜水果,生产出来的菜品药材绿色环保营养丰富,此处折射出架桥镇党委、政府以开放的姿态引凤筑巢,为乡村振兴用“新奇植物”发力。

世上每一种植物要么花朵,要么果实,要么根茎叶都传递着纯粹的本真,构建起与人类息息相通的和谐。科普中心亦是学生研学基地,近二年开放后,来这里游学的学生成千上万,学生们在对植物观赏打量的过程中,种下了人生成长、开花、结果的愿景,开阔视野的同时,打开了诗与远方的憧憬之门。

基隆水库堤下不远,十几个白色球形棚伫立油菜花田,遍地金黄映衬下,耀眼的白色球形棚极象宇宙星球,架桥镇把农业科技实验园立在田间地头,大胆应用新科技新技术新品种在“田间课堂”开展试验示范,现场培育农业实用技术人才、电商人才,用科技赋能农业产业,用科技助农,为乡村人才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迄今,已培育培训本地电商网红20名,富硒农业生产技术人才50名,为全县培育电商主播50余人,培训农业生产技术骨干200余人次,农业科技的春风在桃源大地劲舞。

架桥镇依托本土自然资源,倾力打造万亩富硒油茶、油菜、稻米,千亩富硒水果、茶叶、中药材等“六大产业带”。富硒稻米、油品、水果,引导农民走上了乡村振兴富裕路。眼下,春耕农忙,田间地头,流动着农民耕耘的身影。架桥镇新水稻合作社、马路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在石陬路、栖凤路、常慈路及旅游公路两侧种植优质富硒水稻,形成了万亩富硒水稻产业带,充分展现了桃源县“中国十大富硒乡”乡镇农业水稻产业成果。

山上岭上油茶林,老家在架桥镇祠堂村的徐同学回忆儿时生活,记忆最深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满山满岭油茶树,树上结满“铁果子”(油茶果籽),那年月,村里人吃的都是“铁果子”茶油,灶房里炒菜飘出的茶油香味啊,叫人这辈子没齿难忘。富硒油茶作为架桥镇乡村振兴龙头产业,以湖南天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采取“公司+农户+村集体”模式,以栖凤山村为核心,辐射带动马路、叶家坡、东门桥、祠堂、黄龙等村居,善用得天独厚的油茶树结“铁果子”土质,实行产、加、销闭环运营,优质茶油供销通道取得了满意收益。

沿着进山水泥道,去往金阳茶业,“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山岭茶园在浩荡春风中散发出浓浓诗情韵味,“醉乡路、成佳境。”金阳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以跑马岗500亩老茶园为核心辐射周边,配套水肥一体栽培技术,无尘标准化红茶生产线,高标准生产车间加工制作的富硒红茶成为网红产品。



来到东门桥易家湾2000亩富硒油菜基地,金黄花海遍地灿,绚丽朴天迷人眼。这是东门桥社区一对年轻夫妻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的富硒油菜花海,他们聚拢周边松散闲置田地成为种粮种油大户,采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经营,避免了土地撂荒,带动身边村民投身农业生产,实现了夫妻创业创收、村民受益“两全其美”。

架桥镇东门桥社区依托常德市“云党建”整合资源,多网融合,建立了一张覆盖村域实时监控网络,创新推广“党建引领+双网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在构建农村基层全域监控、智能预警、及时响应、高效互动治理体系同时,融入亲情人情共情,让外去务工者记住了乡愁,留下了乡情,让稚子幼童远离水溺,让孤寡老人身边随时伸出帮手。在东门桥社区人员向我们一行介绍“双网共治护民安”做法时,同行一位诗人村官低语,我们村恐怕得花十年功夫赶上来。

放眼美丽栖凤山田园小镇,最美的要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者,他们中有先锋党员、乡贤、优秀学子和栖凤山村民。实践站图书室张贴的优秀学子榜,他们中有父子有兄弟,自恢复高考以来,栖凤山村共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约180人,其中清华、北大6人,双一流大学20余人。“崇文重教”成为栖凤山村民教育子女成才义不容辞的职责,村民们鼓励孩子发奋图强奔向广阔世界,努力创造价值回报家乡,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栖凤山村有神奇的栖凤山动人传说,有声名远播的皿方罍传世国宝,有“徐溶熙苏维埃政权”红色根基,有农产品交易中心湘村636门店……图文并茂林林总总展现出栖凤山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

栖凤山村新时代文明广场上,有一面132位村民笑脸墙,墙上每一张笑脸深深打动着到访者,当目光触及墙上一张张笑脸,笑意立刻爬上眉梢。笑脸墙对面有一道厚重墙,那是一道穿越红色革命历史的墙。墙的前方是湘西北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徐溶熙苏维埃”创建者徐才益烈士陵墓。栖凤山人饮水思源,缅怀英烈,薪火相传,坚定了子孙“永远跟党走,幸福万年长”的信念。

来到栖凤山,不得不打探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皿方罍的来龙去脉。这樽商代晚期至春秋晚期的大型盛酒器,在1919年6月栖凤山村毛山峪组出土,从此皿方罍历尽沧桑蹉跎辗转一个世纪,好不容易于2014年4月回归祖国怀抱。

在沉思中徜徉,不知不觉来到边山湾,潜入一处安静的桃花林,随便走一走看一看,风车水车农家,梨花山茶紫玉兰,每一户农家都装在画中,寻僻静处走,遇见古诗词描绘的幽境,“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眸处,空气清新,春花怒放,知觉农家人居环境远超城里人居环境。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迷人眼的桥架镇,茶林茶园满山岗,田野地里油菜黄,山岭莺歌鸟语花,田园农家满庭芳。架桥栖凤宜居宜业宜旅农业文旅产业带,有省道226、306、常张高速穿境而过,距常德市城区、桃源县城均在1小时内车程,每年吸引超5万乡村旅游爱好者到此打卡游玩,随着栖凤山田园小镇4A景区声名远扬,将引来更多游人慕名前来休闲观光。

置身架桥乡村振兴示范片,一道道迷人风景看过来,无不被这方热土为之振奋,无不沉浸感受架桥栖凤蓄势腾飞的蓬勃生机,这里是现代农业田园小镇精美缩影。架桥栖凤,身披古风,夹裹红色,全景式溶入了伟大祖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澎湃浪潮,正踏着扎实稳健豪迈步伐,昂首阔步地走在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的康壮大道上!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袁慧

编辑:李军-ty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