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桃源:开辟党史学习教育园地,引导党员群众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
2021-04-13 17:57:32 字号:

桃源:开辟党史学习教育园地,引导党员群众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

浯溪河大捷发生在湘江战役后不久、中央红军面临严重挫折的关键时刻,极大鼓舞了红军的斗志,扩大了红军的影响。同时,由于浯溪河战斗的胜利,红二、红六军团吸引住了湖南、湖北的敌军,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压力,有力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行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集中体现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斗争、善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与刚强意志,桃源县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县乡两级联动,在浯溪河战役旧址上,开辟建设了浯溪河红军烈士纪念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党史学习教育园地。

浯溪河红军烈士纪念碑现场

加强多措并举,完善教育基地硬件建设。浯溪河红军烈士纪念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桃源县青林回维乡,紧挨白洋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达常德,西通湘西,北出慈利、石门,南至桃源县城。红军烈士纪念碑始建于2008年,记载着贺龙、萧克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与国民党第十军第三十四旅罗启疆部在浯溪河展开激烈战斗的英雄足迹。2008年为纪念在浯溪河大捷中牺牲的红军战士,乡村两级多方筹集60万元,在庙山修建烈士纪念碑。现纪念碑园地占地5330平方米,碑主体高128米,宽24米,敬仰坪500平方米。

在尊重原有建设、借鉴其他教育基地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基础上,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对基地的基础设施进行整修与扩建,以更有效地发挥教育基地社会宣传作用。一是乡村两级每年投资10万元用于宣传、修缮和接待;二是由县民政局老区办出资10万元完善了配套设置,种植了松柏、修建防护围栏和纪念碑主体维护修缮;三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本级财政筹措500万元,拟计划建立红军烈士纪念馆、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四是发动社会力量,积极搜集整理各类历史图片、实物资料展出图片、实物2000多幅(件)。

加强共创共建,拓展基地宣传教育内容。教育基地一直以来以弘扬红军文化、传播爱国主义精神为重点开展工作。烈士纪念碑旁有一所百年老校,2019年经市教委批准改名为浯溪河红军小学。为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社会教育功能,红军烈士纪念碑与浯溪河红军小学开展共建活动,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使基地教育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活动点和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另一方面建立了有效的基地与学校长期联系的典型示范,实现基地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建立教育基地参与未成年人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的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了教育基地职能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浯溪河红军小学积极开展红色教育

加强主题教育,发挥基地社会宣传功能。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活动,浯溪河红军烈士纪念碑教育基地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开展经常性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为充分发挥纪念碑教育基地的职能作用,平均每年开展“祭奠英烈”“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各种主题教育300余场次,2019年以来先后接受市委办、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开展学习教育等活动,活动信息被新湖南、红网、常德日报等主流新闻媒体推介报道。

加强接待能力提升,重视红色文化研究。教育基地全年免费开放,近年来共接待各级各类社会团体近30万人次(其中机关单位17万余人次,青少年达10万余人次,社会团体3万余人次),常年接待8万人次,建立至今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和投诉事件。近年来,圆满完成各级各类重要政务接待,接待工作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团体的一致好评,让教育基地真正成为宣传红色文化、党史教育宣传的阵地。在做好日常接待的同时,教育基地十分重视红色文化研究,配合文史专家完成《雄关漫道》《红军长征》等电影采写,为进一步提高纪念馆的红色旅游知名度作出了积极努力。

加强队伍建设,管理运行规范化。教育基地紧紧围绕桃源县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突出红色旅游主题,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注重塑造自我形象,根据教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科学分析,因地制宜,强化管理,狠抓规范化服务,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确保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基地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一是把提高讲解团队综合素质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定期组织讲解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类业务书籍,不断提高讲解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加强对讲解员在讲解方式、讲解技巧、讲解艺术以及规范的政务接待、旅游接待、普通话等专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讲解员的自身素质,调动讲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二是加强制度管理,进一步制定完善了应急预案、登记管理、安全保卫、消防财务等制度和瞻仰纪念流程,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做到环境整洁美观,服务态度和蔼热情,言谈举止文明礼貌。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文志 宋柯逸

编辑:李军-ty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