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推动工艺创新,一个个项目区变身为一座座“稻田公园”,高产又生态,不仅夯实了粮食丰产的底气,也妆点了美丽乡村。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陬市镇项目区,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一个生态堰塘也初具雏形。堰塘利用浆砌石护脚、生态砖和亲水植物护坡、高强度材料透水砖铺装堰顶步道,先进的工艺,让生态堰塘既能蓄水灌溉,又能像人的肾脏一样,发挥水体净化、生态修复作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之外,项目区还引进农业自动气象站、远程泵房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新技术,实行农田智慧化管理。
县农业农村局、农业项目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彭乾介绍说,“这个是我们结合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的无人智能化灌溉系统,农户和新型主体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电脑,在家里面就可以对它进行操作,可以对它进行定时、定量的灌溉。”
陬市镇是桃源县传统的粮食主产区,近年来,这里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老旧的农田水利系统已经明显跟不上粮食生产的需求。水,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路上的拦路虎。“有的时候那个田,基本上撒的种谷就要被淹死,再一个要灌水的时候,田里灌水不进来,田里又长草,带来很大的不方便。”陬市镇种粮大户费开章说道。
今年,陬市镇粮食主产区被纳入桃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点覆盖区域,费开章流转的800亩田也在项目区内。项目区秉承“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设计理念,通过每150米到200米配套建设一路一渠,增设部分生态堰塘,并实施土壤改良、科技推广等措施,将项目区土、水、肥利用率大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亩产可提高100公斤以上。这让费开章觉得,种粮越来越有奔头。
“现在这么一搞,插田带来的方便那就实在是太好了,这个道路都搞好了,水、灌溉也搞得特别好,对我们种田的产量方面来说,那是提升了一个档次,各方面都得到了一个保障,叫作旱涝保收了。”费开章高兴地说。
在增强农田防灾减灾能力、提高粮食产能的基础上,桃源县还统筹人居环境治理,打造了一批集优质稻米生产、生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高标准农田综合示范项目。在枫树乡大马山村和陬市镇小马山村的交界处,曾经出现过严重的“肠梗阻”,大马山村的堰塘成了淤泥塘,小马山村的水沟成了臭水沟,不仅丧失了排灌功能,也破坏了村居环境。在这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对堰塘和渠道采取了生态跌水、格栅封闭等针对性改造措施,同时还配套建设了小型休闲广场、亲水平台和绿植景观,稻田俨然成了公园。“早上可以在这里晒晒太阳,晚上在这里散散步,都是很好的。”陬市镇小马山村村民陈海清笑着说道。
今年,中央和省在桃源县投入资金1.29亿元,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7.5万亩,直接受益农户13735户。截至2019年,桃源县已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3.4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4%,全县粮食总产量实现十六连增。“我们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往实里走,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与此同时我们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使农业和农民得到的实惠更加的丰厚,使有限的资金实现了最大的效益。”桃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仕国说道。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方皓 戴艳红 王丽
编辑:李军-ty
本文链接:http://www.taoyuanxian.com/content/2020/11/17/8590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