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中部崛起势正劲:湖南篇】中车株洲所:从“一穷二白”到“百亿航母” 从“科研小所”到“国之重器”
2020-09-23 17:58:26 字号:

【中部崛起势正劲:湖南篇】中车株洲所:从“一穷二白”到“百亿航母” 从“科研小所”到“国之重器”

映象网讯(记者 阮海峰 文/图)9月20日,“中部崛起势正劲”网络主题活动第五站在湖南长沙启动。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红网、映象网、长江云等中央和地方的20余家媒体记者组成采访团,将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地开展为期3天的采访报道。

“追求、超越、创新”,9月21日,当采访团来到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株洲所”)总部大楼前看到,石碑上镌刻着六个金色大字正是这里实现进阶发展的密码,也是持续改革之路的终极秘诀。

坚持“两条腿走路”战略 自主创新达行业领先水平

回顾株洲所60年的发展,就是一部追求发展、自主创新、超越期待的奋斗史,而科技创新则是贯穿这部史诗始终的主线。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经历近二十年磨砺和积淀后,株洲所将目光瞄准世界前沿技术,以交流传动为特点的机车牵引新技术进入视野。

实干兴邦,行动是最好的开始。

1989年3月,株洲所交流传动研究室成立,陆续承担包括“电力机车三相交流传动800—1000千瓦机组地面系统试验”、“4000千瓦交直交传动电力机车“等多个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交流传动技术的研究进入了“攻坚期”。

“做交流传动系统电机电压试验的时候,经常发生器件烧坏,烧得我后来手都有点发抖。”中国工程院院士、株洲所首席科学家丁荣军当年亲历了这一艰难过程,烧坏的电路板堆积如山,对于当时只有几百万利润的株洲所来说,这无疑是“烧钱”。

在短期效益与长期发展的权衡中,株洲所决策层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烧坏了不要紧,科研没有不失败的,继续干!”

苦战七年,1996年,我国第一台交流传动原型电力机车AC4000诞生,国产电力机车传动发展史迎来一个新的里程碑,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如果把技术引进比喻为“输血”,那么自主创新则是实现“造血”。在中国高铁引进、消化、吸收这一发展历程中,株洲所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一条腿”坚持做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一条腿”坚持自主创新不动摇。

进入新时代,株洲所科技创新精彩迭现:全球首款智轨电车、全球首款智能驾驶新能源客车、智能抛磨机器人、PI膜、芳纶、SIC等尖端产品打破垄断……从核心部件到智能整车,从常规装备到国之重器,一系列新产品和创新科技正绽放出璀璨光华。

近年来,株洲所每年将不低于销售收入的8%作为科研经费,比肩世界领先企业的科研投入水平。截止2018年,株洲所已拥有9个国家级创新中心,累计申请专利8178项,其中发明专利5484项,科研课题转化产品比例达到85%以上,专利技术实施率达到95%以上。主持和参与起草各类标准401项,自主创新成果呈现井喷态势,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从“一穷二白”到“百亿航母” 从“科研小所”到“国之重器”

当采访团走进株洲所陈列室,巨屏上的电子沙盘引人注目,从交通、能源到生态,从器件、系统到整车,全面地展示了株洲所的产业架构和产品链条。

在收获“满屏”赞誉的背后,是几代株洲所人,经历了一甲子开拓创新、奋斗拼搏交出的时代答卷。

回首60年风雨历程,每每在历史的关键节点,深入株洲所人骨髓的改革热诚,总会发挥效能,引领企业回归发展正途。

数据是最好的说明。2011年,株洲所年销售规模刚过100亿,到2018年,增长到了345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20%。“十三五”末,这一数据有望攀升至500亿元,一个高科技、国际化的株洲所正在不断壮大。

60年来,从“一穷二白”到“百亿航母”,从“偏安一隅”到“走向全球”,从“科研小所”到“国之重器”,株洲所的精彩蝶变不断演绎。时代在变、地位在变、发展在变,但矢志科技强国的初心却未变,禀赋交通强国的使命未变,产业报国的志向也未曾改变。

这便是株洲所人用无尽的芳华,在有限的青春里,给出的甲子承诺。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映象网

编辑:李军-ty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