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千年苗寨正当红——脱贫后的十八洞村见闻
2020-06-12 15:16:44 字号:

千年苗寨正当红——脱贫后的十八洞村见闻

开栏的话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是如此逼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如此逼近中华民族的千年小康之梦。

6月11日,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在湘西花垣十八洞村设立分会场。湖南日报社派出采访团队,兵分两路深入各地进行现场采访报道,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壮举,汇聚起坚定信心克难关、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

源自奋斗,点亮生活,一个个小康故事,传递着正能量,感动温暖人心。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连续刊登记者从基层一线发回的报道,刻画守望相助的团结、自强不息的奋斗,反映人们平凡生活的温度与感动,生动体现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而激发三湘儿女砥砺奋进的雄心壮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湖南日报记者 曹娴 黄婷婷 李孟河



6月11日,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来自长沙的游客在村民施俊的家里选购腊肉。 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芒种时节,雨水丰沛,生机勃发。6月11日,在蒙蒙细雨中,踏上清润的石板路,我们来到十八洞村。

“杨姐家的饭庄新换了大门真好看”“隆奶奶家里的腊肉游客很喜欢”“大学毕业在城里工作的娇娇回来搞直播啦”……脱贫后的这座千年苗寨,几乎每天都有新鲜事在发生。

“网红打卡点”

一堆洗好的嫩姜、两盆淘好的大米……一大早,龙东姐就和两位帮厨忙了起来。“中午有10桌客人来呢。”73岁的龙东姐和记者搭着话,手脚很麻利。

龙东姐的家,2015年变成了“幸福之家”农家乐。门口的对联写着:“共产党领导福泽万代,习主席握手温暖人心”。

回想起2013年11月3日,站在家门口的龙东姐,看着习近平总书记缓缓走来。“从没想到有一天在自家门口就能与总书记握上手,那天一个晚上都没睡着。”龙东姐激动地说。

屋对面的幸福之家酒坊,则是龙东姐的老伴杨冬仕在打理。村里人称“杨老师”的杨冬仕,身穿藏青色的苗族布衣,笑盈盈地站在酒坊门口迎客。村里旅游红火,酒坊生意不错,成了不少游客的“网红打卡点”,“一年有两三万元利润,养活自己没问题,不给孩子们添负担。”

临近中午,村口的大巴车渐渐多起来,一拨一拨游客走下车,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座古老而又富有生机的村寨。

长沙游客选购到了美味的腊肉,重庆来的游客吃着原生态的苗家菜……如今,村里的农家乐已有13家。八方来客,让这座千年苗寨升腾起火热的生活气息。

游客多了,荷包鼓了,银行也开起来了。以前,村里人要存取款,需走10公里山路。2017年8月,湘西长行村镇银行在十八洞村设点。村民们在家门口的ATM机上就能存钱取钱。“有时一天的存款就有七八万元。”银行客户经理施俊说,虽然年轻人喜欢移动支付,但老人们还是习惯用现金。

记者走到村民隆玲家时,她正在水池边洗水果。比起长辈们,“90后”隆玲“敢消费”,每周她都要去市里的大超市“买买买”,樱桃、海鲜等一些以前村里人没见过的水果、食材,经常会出现在隆玲家的冰箱里。

“苗家小灶”

曾经的十八洞村,没有年轻人的“出路”,几百名劳动力都跑出去打工。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青壮劳力回到村里,古老的村寨越发有活力。

堆成小山的腊肉、香肠、玉米,在蒸锅上散发着浓浓香味,丰足的食材给人一种富足踏实之感。“革命工作很辛苦,买块腊肉补一补。”对着记者镜头推销自家腊肉的王莉,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笑起来满是幸福感。

王莉开的这家“苗家小灶”,刚刚送走30多名游客。2015年,王莉与丈夫文启钦一起从广东返乡,在“自家的屋檐下做起了生意”。

黄瓜、茄子、豆角……餐馆旁边一亩多的菜园里,种满了当季的蔬菜,还养了一些鸡鸭。“上桌的都是绿色食品,有的客人吃完还顺带买几只鸡鸭回去。”王莉说。

她告诉记者,以前两人在外面打工,一年下来只能存几千元。按照现在的行情,今年赚个十几万元不是问题,一家老小的花销都够了。

6月11日,十八洞村竹子寨四组村民吴满金的女儿正好满三个月。

“女儿的名字叫龙思恩。”吴满金说,给女儿取名“思恩”,是因为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党给我们的。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多学知识,不忘党的恩,建设好家乡。

2016年,吴满金嫁到十八洞村,在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和丈夫龙先兰去外地学习养蜂,试着养了20箱蜜蜂,当年就脱了贫。

夫妻俩勤劳能干,去年的纯收入达到40多万元。今年扩大规模,养了300多箱蜂。村民也来蜂场务工,每月每人2000多元收入。吴满金夫妇从贫困户变成了致富带头人。

杨正邦回来了,办起了特色民宿;龙先进回来了,帮助家里经营农家乐;龙金彪回来了,自己成了村里经济联合社的骨干成员,妻子当起了十八洞旅游公司的讲解员……十八洞村里,年轻的力量正如同一束束的光,聚起来,照亮未来。

“湘西十八洞娇娇”

柴火的烟气氤氲着灯光,身着苗族服饰的施林娇烤着腊肉,岁月静好,美味诱人……

今年3月,这条短视频在“湘西十八洞娇娇”的抖音号上一发布,获得了35万的点击量。这次网络上的“小爆”,让施林娇成了“网红”娇娇。

24岁的施林娇,是十八洞村返乡创业的大学生。2019年,她从浙江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毕业后,进入湖南浏阳一家烟花企业工作。“包吃包住,每个月工资6000元,工作轻松稳定。”然而,施林娇有自己的想法。

2015年,施林娇参加高考,家中突遭变故,让条件本来就不好的家庭雪上加霜。因为有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加之母亲没有放弃,硬撑着供家里几个姐妹读书。

“精准扶贫,我是经历者,更是受益人。”施林娇说,回来方便照顾家人,也能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今年初,施林娇辞职,与另外两位返乡的大学生施志春、施康,一起在村里拍视频、搞直播。

唱一曲苗家山歌、插一丘早稻秧苗、熏一次湘西腊肉……一条条短视频,记录下了十八洞村独特的美景、美食、民俗文化,网友们纷纷追捧,评论里都在问“这是哪里,这么美”“湘西腊肉,怎么买”。

短短两个多月,“湘西十八洞娇娇”的抖音号,已有近10万粉丝。

今年疫情期间,村里的旅游暂停了,乡亲们的土特产销不出去了。“网红”娇娇又成了“带货”能手,在直播平台上已经帮助村民、扶贫车间销售了上千斤腊肉、3000多单酸萝卜。

现在,娇娇想从“小网红”变成“大网红”。虽然眼下还缺资金、缺技术,打通采购渠道、保证产品品质等问题也都在不断摸索解决当中,但娇娇有信心也有干劲,“搭上‘直播经济’的快车,把十八洞村的美景、美食、民俗等特色做成文化品牌,做成更大的产业。”

(参与采写:朱玉文 刘奕楠 胡承鼎 李成辉 卢小伟)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湖南日报

编辑:李军-ty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