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在以前碰到这样的冻害天气,真不知该咋办,但今年俺一点也不担心!”
近日,桃源县君和野茶开发有限公司挤满了交售鲜叶的茶农,蔡家塘村贫困户张冬秋挑着满满一担鲜叶开心地说道,自从加入公司的扶贫合作社后,技术有人管、鲜叶有人收,我们只管按标准生产,闲时到公司务工,年底有奖金、有分红。去年我就摘掉了贫困帽,日子越过越红火了,还担心个啥!
这只是桃源小农户与现代茶叶产业有机衔接的一个缩影。想要探寻桃源县小农户与现代茶业怎么有机衔接,实现大发展的故事,咱们接着往下看。
桃源,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贫困人口大县,“大县小农”是基本县情农情,茶叶是山区农村主导农业产业。目前,桃源县拥有茶园18万余亩,茶叶加工企业150余家,年产茶叶总产量6万吨,综合产值25亿元,为“全国百强产茶县”。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湖南千亿产业(茶叶)十强县”;“桃源大叶茶”、“桃源红茶”县域公共品牌双双跻身“湖南茶叶十大公共品牌”“湖南十大名茶”。
成绩的取得靠的是什么?
“带动小农户与现代茶叶产业有机衔接是关键。”该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陈会龙介绍说,桃源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围绕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茶叶特色产业优势区、茶庵铺镇国家示范和杨溪桥镇省级示范带动作用,创新“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一批联农带农富农的好的典型模式、经验做法。
一、典型模式
在培育壮大茶叶规模经营主体的同时,围绕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进一步规范“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合作社+基地+农民”联结机制,提升小农户经营集约化、标准化、绿色化水平,总结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四共”产业融合模式、“一地生四金”增收模式、“负面清单”激励模式。
“四共”产业融合模式。以国家示范农业产业强镇为引领,湖南百尼茶庵茶业有限公司创新共营机制理念,推行“基地共建、茶旅共营、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产业融合模式,与小农户(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一地生四金”增收模式。以国家和省级示范创建为契机,创新投融资理念,推行“一地生四金”模式。将财政专项资金以股份形式量化到合作社成员和小农户(贫困户),让小农户在一块茶地上同时获得“租金、务工薪金、专项本金、分红利金”。
“负面清单”激励模式。创新“利润管理”理念,推行“负面清单”模式,强化质量管理,激发茶农特别是贫困户按标生产,实现共建共营共享共发展。
二、典型经验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的同时,进一步落实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主要体现在规划先行、领导有力、支持给力。
规划先行。为深入推进茶叶产业融合发展,结合茶叶特优区、国家与省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建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产业融合示范样板,桃源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编制县域镇域发展规划,形成完备的规划体系,优化空间布局、厘清功能定位,确立茶叶产业主导地位,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和措施,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
领导有力。成立县镇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等部门及茶叶主产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项目申报、监管、指导和实施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监督,其他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负责项目建设相关工作。
支持给力。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提高效能”原则,桃源加大茶叶产业支持力度,出台土地、财政、金融、人才和科技等支持政策,与联结小农户的数量、实效挂钩,构建系统政策体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展望未来,桃源茶业必定大放异彩!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军
本文链接:http://www.taoyuanxian.com/content/2019/04/17/5337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