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至18日,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多个民族的作家来我县进行“新时代 新桃源”主题文学采访活动。
本次前来我县的多民族作家团究竟由哪些大咖组成?他们和桃源有着怎样的渊源?
在这片文脉厚重、文气旺盛的土地上,哪些文旅资源最受他们青睐?这些资源为他们带来了哪些创作灵感?
本期《著名作家看桃源》,为您介绍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作家叶梅,以及她眼中的桃源。
▲ 视频丨《著名作家看桃源》第三期:叶梅

本期嘉宾:叶梅
叶梅,土家族,一级编剧。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
1973年开始文学创作,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小说《撒忧的龙船河》获《中国作家》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五月飞蛾》获第二届湖北文学奖、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银奖,电视剧《饭碗》(编剧)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电影《山乡书记》(文学编辑)获第十二届电影华表奖,小说集《五月飞蛾》获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散文集《大翔凤》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等。
她曾多次担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委及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编委,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韩文并在海外出版,曾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国、罗马尼亚、韩国、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学交流。
最青睐桃源文旅资源——多民族文化
“踏着久远的历史足迹,我们在古丽乡长的陪同下,走过烟雨朦胧的田野,参观了哈勒·八士陵墓和清真寺。一路回味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翦伯赞那篇充满深情的文章——《我的氏姓,我的故乡》”——叶梅《常德有枫树》节选
“古来常德便学风甚厚,文人如云,写出多少锦绣文章自不待言,奇女子丁玲“纤笔一枝谁与似”,倾倒无数人。从常德走出来的丁玲后来在京城的什刹海有一处居所,现为《民族文学》办刊之地,我们进出小院,便不禁想起当年这位文小姐武将军。”——叶梅《常德有枫树》节选
多年前,叶梅来枫树乡时,还只能通过这里的一草一物来回味翦伯赞的文章,通过北京的一处居所来感知丁玲的气韵,如今翦伯赞故居、丁玲纪念室已成为了集中向世人展示桃源人文历史的窗口,让叶梅更直接地触碰到了先贤的人生智慧。当她了解到枫林花海景区51天旅游收入破千万,产业振兴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时,她更加感受到步入新时代的桃源人民蓬勃的创造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枫树乡强烈的民族团结之风,让叶梅印象深刻,她希望和本地作家一道,更进一步扎进桃源生活,加深体验,从而写出更好的作品,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多民族文化。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军
本文链接:http://www.taoyuanxian.com/content/2018/11/23/5339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