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质是回归教育本源,扣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11月17日,桃源七中作为研修基地校迎来的桃源县南路片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整校推进工作坊磨课展示活动,让语文工作坊走上了“双减”之路。
本次活动隶属语文工作坊线下活动第二场,活动分两个大组六个小组分别在两件教室同时进行,在第一场教学设计评比中脱颖而出的2堂实景课和2堂微课,经过各自本校教研打磨,在本次团队研磨中精彩呈现。郑家驿中学向美凤老师的实景课《精神的三间小屋》,以“文本解读”为突破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文本进行自主解读、展示,拓开了学生思维,讨论活跃,解读到位;漳江中学雷轶琪老师的实景课《美丽的颜色》以“阅读习惯”为出发点,学生泛读了解文章大意、精读勾画设计问题、跳读寻找解决问题、写读拓展延伸,将阅读方法展现无余,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寺坪中学向攀老师的《唐雎不辱使命》和桃源七中高霞老师的《我爱这土地》两趟微课,目标清晰,操作流畅,引导合理,充分展示了老师的基本功和学生在习惯培养和文本解读中的指引性。
据悉,本次研磨课是10月25日在漳江中学的第一场——示范诊断活动基础上,经各学校语文教研组打磨出来,在11月8-10日第二场全体团队成员一人一堂说课设计展示中评比出来,再进行的集体展示研磨的精品课,并将继续以各校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打磨。
语文工作坊这次进行的“课堂设计——诊断——研磨——再诊断”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团队成员获得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并因整校推进,使整个南路片各所学校语文教师同时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方法,使老师的课堂成为了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掌握文本解读方法的载体,有效削减了学生作业负担和课后补习的成本,真正实现了“双减”。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龚佳林
编辑:李军-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