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田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时。深秋时节,驱车行进桃源县盘塘镇,沿途随处可见金黄的稻浪随风荡漾,整齐的乡村道路连通村、组,一条条灌排渠镶嵌在纵横交错的田野上,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面。
“这一片原来是一个废弃的黏土砖厂,今年我们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平整土地后复垦成水田,抢种上油菜,现在长势喜人。”随行的盘塘镇回龙庵居委会会支部书记钟国平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稻田介绍道,“去年我们村里有6个村民组实施了增减挂钩项目,共16处宅基地43户老宅基纳入拆旧复垦,整治土地面积104亩,新增耕地面积99亩。”这是桃源县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复垦土地发展农业产业的一个缩影。
桃源县作为外出务工大县,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和外出务工人数的持续增多,一些乡镇部分宅基地、闲置土地等农村建设用地日渐荒废。“说家不是家,鸟兽居厅堂;说地不是地,草木齐腰深。”成了真实的写照,也影响着农村人居环境。
桃源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国好告诉笔者,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桃源县充分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针对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对老宅基地等进行复垦,“变废为宝”。所谓“增”,即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减”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即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将农村低效空闲的建设用地置换到城镇去。
据了解,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桃源县从2008年开始第一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截至目前,已开展了13个批次县域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批准总拆旧面积7200余亩。
“现在乡村环境更加美化,村容村貌更加秀丽,废弃老地基全部拆除,种上粮食、蔬菜,乡村旅游也发展起来了,咱们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回龙庵村村民谌健告诉我们,看到家乡的巨变,常年在外务工的他现在也回乡办起了农产品销售产业。“现在能够尽孝在父母身边,孩子也能照顾好,经济收入也有保障,幸福指数直线上升啊!”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志武
编辑:李军-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