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怀“感动”之心

编辑:李军 2015-04-14 12:01:40
—分享—

 人生,因为“感动”而充满了丰厚的意蕴。处于“感动”之中的人生,是最美丽的人生。面对英雄壮举,谁能不仰视心仪?面对人间真情,谁能不怦然心动?……正是有了“感动”,爱和憎、喜和怒才表现得那么的泾渭分明,正直、善良、纯真、进取等美德才在人们身上表现得那么的淋漓尽致。

    “感动”既是人生的境界,更是人生的动力。汶川大地震,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着参加救援的人们,参与救援的人们又以无私的爱激励着被埋在废墟下的生命,从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可以说,“感动”能让人激情涌动,成为自强不息生命力的情感源泉。有位哲人说得好:“有感动在,就会有创造生命的力量。”

    “感动”还是一种清洁剂。人的思想情感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产生同情、羡慕等不同感触。这些不同感触,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判断。同时,它又能影响人的道德修养。当真情的感动一旦发生于内心,就能激发一腔正义的力量,内心世界就会在领略感动的同时,也被感动重塑。正因为如此,那些经历过“感动”的人们,都深深体会到每      一次的感动都是对灵魂的一次洗礼,对心灵的一次净化。
    “感动”,始之于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一个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缺乏爱的人,在它身上是很难发现“感动”的。当一个人在应该感动时仍心死情泯,那么这个人的精神就颓废了,开始走向生命的枯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这么一些人,目睹舍身救人的正义行为,神情漠然;见人于危难之中,无动于衷;面对同事的不幸,麻木不仁,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常怀“感动”之心,保持生命的欣欣向荣,就必须不断加强品德培养。一方面,是要经受困难、挫折、甚至灾难的磨砺和锤炼。有了这种磨砺和锤炼,内心深处就会少一些“麻木”,多一些“感动”。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培养出真诚的爱心、坚韧的信心,让心胸由此而豁达坦荡,品行由此而高洁质朴,精神由此而蓬勃向上。

编辑:李军

阅读下一篇

返回桃源新闻网首页